□本报记者 张楠 许美美
在滑县万古镇杜庄村,杜酝周和他的粒粒丰种业公司在滑县农商银行精准的金融支持下,突破资金瓶颈,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在“藏粮于技”上下功夫,让近3万亩小麦每年每亩减支增收400元。如何让科技繁育的“金种子”,长出了让农民增收的“幸福苗”?9月11日,记者带着这样的疑问,来到了万古镇杜庄村。
“你们来了,欢迎欢迎!”随着杜酝周爽朗的笑声,这位乡亲们口中的“种子大王”出现在记者的眼前,他笑着对记者说:“先带你们到粮仓瞧瞧去。”
一进厂区,占地五六亩的两个大仓库赫然眼前。
“这么大的地儿,得存多少粮食呀?”
“得有一万六千斤。”
“现在一斤能卖多少钱?”
“一块七。”
“比起其他种子,这些品种都是好种子,种起来每亩增产不说,还能省下一些管理费用!”在厂区工作的周边农民高兴地说。
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滑县种粮大县的优势,2017年,杜酝周把自己的粒粒丰种业有限公司从郑州转到了滑县万古镇。“好种子离不开好土地和好农民,滑县是我的家乡,这里的地有多好,这里的老百姓有多实在,我最清楚。”杜酝周说。
建厂和发展都需要资金。在滑县农商银行的支持下,两年来,杜酝周企业的仓储能力已达到1.5万多吨,日加工能力30万公斤。同时,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该公司与滑县禾生金种植农民合作社及周边农户合作,托管优质强筋小麦繁育制种田近3万亩。合作社对农户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用药、统一去杂、统一收获、统一入库、统一经营的管理模式,通过低价供应高纯度原种、复合肥,集中管理等,每亩小麦可增产80斤以上,同时节约部分管理费用,使社员每年每亩减支增收400元。合作社还通过社员的用种量和交售量对社员进行二次返利。
“我们现在的制种纯度达国内一流水平,不但合作社社员通过种粮实现增收,还带动了贫困户脱贫。”杜酝周高兴地对身边的滑县农商银行公司部经理刘士凯说,“种子繁育产业少不了资金支持,这100万元贷款是及时雨啊,关键时刻发挥了关键作用呀。”
天天在农村跑的刘士凯也成了“农业专家”,他捧起一把小麦种子向记者介绍:“通过科技繁育出来的良种小麦,麦穗大而饱满,没有杂麦,抗病抗灾能力强,能够有效提升小麦的产量、品质。总书记指出,‘藏粮于技’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实现农民农业增收有着重大意义,我们农商银行的定位就是服务‘三农’,是服务乡村振兴的金融主力军,良种繁育产业正是我们支持的重点,所以,像杜总这样的企业,今后我们还会加大支持力度。”
杜酝周说:“我们这有句土话叫粮食不搁分,讲的是粮食的价格上下浮动1分钱,累计起来都是个大数字。我们在良种的经营上也需要农商银行的大力支持。现在,公司通过合作社向农户统一免费提供高纯度小麦原种,以每斤加价0.1元回收。我们从农民手里把种子收回来,去除碎籽、病籽,经过筛选、加工成小麦成品种子,销往全国六个省份。这些年,我们通过公司、合作社、订单回收的方式帮助贫困户脱贫,随着公司发展,一定会让更多的农民得到经济实惠。”
“农业产业是我们农商银行的主要支持对象,咱滑县作为粮食大县肩负责任重大,我们农商银行责无旁贷要对涉农企业给予支持,农业发展,农民才能过上好日子。”刘士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