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 凡 通讯员 原金贵
郁郁葱葱的枝头,知了在高声歌唱;碧绿的草坪上,几只麻雀跳跃着寻虫觅食,金子般耀眼的黄秋英开得正旺;回廊上,几位老人闲聊着日子的甜蜜。“来,让我唱一段。”头发花白的张奶奶把菜篮子放到一边,接过话筒,一段《秦香莲》唱得有板有眼,围观的群众拍手叫好。8月16日,在汤阴县人民大道北侧一个小游园里,上演着温馨而幸福的一幕。
城市不仅是广大群众栖息之地,更应成为百姓心灵安放之所。近年,汤阴县的城市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仅仅有钢筋水泥,还不足以搭建一个美好的城市。因此,旖旎的汤河风光、精美的游园小品、健全的公共文化设施、开放的阅读场所、亲民的小剧场等,成为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家园,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情感寄托,获得良好教育。
城市的气质,远看是风景,近看是生活。在汤阴县人和公园,这里的图书馆、博物馆让群众在生态美境中悦享书香和文化。大型活动广场、儿童游园、体育场、绿色休憩漫道和配套的体育健身器材,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的需求。“每天我们都来这里练琴,不仅锻炼了身体,还交了许多朋友。”在城南公园,音乐爱好者王先生说。他演奏的一曲《梁祝》唤起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在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汤阴县自觉扛起厚重文化传承的历史责任,挖掘好、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历史文化,在文化为民、文化乐民、文化惠民上下功夫、花心思、做尝试,引起了城乡百姓的极大兴趣和广泛参与。
走在汤阴街头,独特的游园小品设计展示着城市的品位和历史传承,人们在每一个细节都能感受到城市的独特气息。在中华路城区段随处一瞟,一块以易经为主题的石头会映入你的眼帘。走着走着,扁鹊悬壶济世的塑像或浮雕又展现在你的眼前。
信步汤河两岸,“中国梦”“不忘初心”“平语近人”等宣传牌引得群众驻足观看,认真品味;徜徉商业老街,不起眼的拐角处,岳飞的《满江红》令人激情澎湃、热血沸腾。这一切点燃了群众自我组织、自我发展、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火种,实现了由“群众看”到“群众演”,由“政府送文化、种文化”到“群众主动去传播文化”的巨大转变,形成一种群众文化自觉。
同时,汤阴县还以“精忠报国”为引领,传承、创新、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用优秀文化塑造汤阴精神,用良好生态擦亮城乡底色。从2018年开始,该县连续三年组织开展“精忠报国、厚德传家”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并以汤阴工匠、最美人物、身边好人、书香家庭、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道德模范等先进模范引领道德风尚。
“岳飞忠于国家和民族以及‘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的训诫,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刚刚参观过岳飞庙的山东游客刘先生深有感触地说,“我要把岳飞的精忠报国精神带回老家去。”
如今,在汤阴城乡,多层次、多角度、多色彩的文化建筑以及标识宣传,让群众无论从哪个方向走来,都能获得正能量,让群众将传统文化看在眼里、带在身上、揣在心里。良好的生态环境以及浓厚的文化氛围犹如阳光雨露,赋予了城乡活力,滋润了百姓心田。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完善的设施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文明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充分利用城市街头、广场、绿地等室外环境建设城市游园小品,不仅为居民和游人的休闲和公共活动提供了方便,而且让人们从中获得美的感受和文化熏陶。下一步,我们将设计和建设更多展示汤阴地域和文化特色的建筑及游园小品,让百姓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县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