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杉
钢铁产业是我市的支柱产业之一。在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我市是如何保钢铁产业链发展的?7月29日,记者从安阳市“六稳”“六保”系列新闻发布会的第二场发布活动上了解到,今年1月至2月,我市钢铁企业订单和订单结构都受到影响。进入3月,随着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好转,国内企业复工复产速度加快,钢材市场形势也逐步好转。
“钢铁行业从大宗原材料到物流运输,从下游复工复产到终端市场,从钢贸商客户到钢厂等,每个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只有确保产业链上每个‘螺丝钉’都牢牢拧紧在原来的位置,产业链才能确保正常运转。”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副局长闫宇宙说,面对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和严峻挑战,市政府和我市钢铁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多措并举,积极应对,一方面实施钢铁行业整合重组,实现产能减量化、装备大型化、生产绿色化,增强市场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持续优化钢铁品种结构,充分发挥目前已形成的热轧、冷轧先进工艺,拉长薄板产业链,丰富完善品种结构,推动现有产品向家电板、汽车板、电工钢板(带)转型升级,构建高强结构钢产业链、高能材料产业链、高端管材产业链、优质棒材产业链、优质线材产业链,满足产业链下游企业对钢材品种品质日益提高的要求。此外,我市大力推进下游企业强链、延链、补链,积极开展钢材下游深加工项目。钢铁企业通过延伸钢材深加工产业链,不仅可以创造更多价值,还可以缩短用户采购供应链,产生双赢效果。
“我们积极‘走出去’,推动钢铁企业与汽车产业链上的汽车轻量化用钢加工企业,卷板、型钢、矩形管加工企业,改装车整车加工企业以及装备制造业深度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同时,大力‘引进来’,围绕钢铁供应链、技术链、资源利用链发展多元产业,引导钢铁企业为产业链上下游客户提供研发、设计、销售、售后等附加值较高的服务性业务,形成新的效益增长点,确保钢铁企业可持续发展、稳定发展。”闫宇宙说。
保钢铁产业链正常运转是我市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回升的一个缩影。今年年初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市委全会精神,精准施策,聚力发力,一方面抓好稳链、补链、强链,打造更强创造力、更大附加值、更高完整度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积极促进上下游、产供销、大中小企业整体配套、协同复工,提高复工复产的整体效益和水平,确保全市工业经济平稳运行。今年1月至6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居全省第六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