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轩仁
春天里的林州如一幅美轮美奂的图画,山水秀美人风流,政通人和百业兴,到处张扬着勃勃生机。很多游客在游览悬挂于太行山悬崖峭壁上的“人工天河”红旗渠时,在心灵受到震撼的同时不禁叩问:红旗渠精神是从哪里来的?
红旗渠精神不是“飞来石”!她植根于红色基因哺育的土壤里,诞生于红色精神洗礼的征程中,是党的红色历史孕育出的璀璨之花和精神丰碑。
林州,是一个全覆盖红色老区,抗日战争时期8次沦陷8次解放,1944年10月全面解放,是一座红色精神滋养的城市。八百里太行,与井冈山、宝塔山一道历经了中国共产党的苦难与辉煌,锻造出了伟岸挺拔的太行精神。太行精神的红色基因,哺育出谷文昌精神、孙占元精神、扁担精神、红旗渠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太行儿女为民族独立和幸福生活而不懈奋斗,铸就了伟大的中华民族之魂。
红色基因,星火燎原耀太行
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淬炼出了太行儿女的红色基因,照亮了林州乃至豫北地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漫漫征途。
20世纪20年代中叶,曾与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共产党人杨介人怀揣解放劳动者的理想,寻求救亡图存之路,在豫北大地点燃了革命火种,建立党组织,传播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1926年,他到林县(1994年撤县设市改为林州市)争取农民武装天门会,革命形势日渐如火如荼。
“虽然国民党反动派1936年12月30日在保定残酷杀害了杨介人,但是革命的种子已经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为后来的革命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今年5月4日,曾荣获“全国党史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的林州市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魏俊彦向记者介绍。
1938年2月,八路军一二九师太行第四游击支队司令员纪德贵率部由涉县进驻林县北部地区,开辟抗日根据地。后在林县任村镇设立八路军豫北办事处。同年3月,在任村镇井头村建立了中共井头村党支部,成为林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
1938年8月,根据中共太南特委决定,八路军一二九师和太行第四游击支队建立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员会。
1939年8月,中共林安汤淇中心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林县姚村镇西丰村黑龙庙召开,共谋抗日大计。
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党组织和八路军依靠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英勇抗击侵华日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1940年3月,八路军一二九师等部在河北省磁县、武安县和河南省涉县、林县地区对国民党顽固派军队发起磁武涉林战役,共歼灭敌九十七军等部万余人。至此,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第一次反共高潮被打退。
1943年8月18日至26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警备旅发动林南战役,共歼灭日伪军7000人,解放人口40万,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嚣张气焰,巩固和扩大林县以南、辉县以北的大片地区,林县根据地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1943年9月1日,《新华日报》太行版在《评八路军豫北大捷》一文中指出:“林南战役是太行山上三年来继百团大战之后最大的一役。”
用火柴盒攒粮食,用方言作暗号,用胸膛挡子弹。这是老区人民的行动。八路军领导人民开辟地下交通线,在护送干部、收集传递情报以及筹措中转物资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地下交通线护送党政军干部1万多人次到达延安和奔赴南方根据地。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历史永远会记住,1944年10月,林县全境解放,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的主人。
太行精神哺育热血赤子,李顺达就是其中的代表。祖籍林县合涧镇东山底村的李顺达15岁逃荒要饭,落脚到山西平顺县西沟村。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当上了西沟村的民兵队长,1938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为了克服因日军“扫荡”和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响应党中央“组织起来,发展生产”的号召,西沟村于1943年2月6日建立了在全国成立较早的农业劳动互助组。他组织民兵参战队,先后参加了解放山西长治县和豫北汤阴县等10多次战斗。新中国成立后,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在艰难残酷的战争岁月里,太行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经受了一次又一次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激励着人民为实现幸福美好生活而继续奋斗。
捍卫和平,英雄儿女书丹心
今年清明节期间,坐落于苍松翠柏中的林州市烈士陵园肃穆庄重,林州干部群众纷纷到这里缅怀先烈,寄托深深的哀思,表达崇高的敬意。
讲解员牛瑞深情地介绍:“这里安息着3652名革命烈士。其中,抗日战争中牺牲724名,解放战争中牺牲2530名,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135名,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中牺牲263名。”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林县人民参加革命队伍的有27460人,占全县男性农民总数的1/9。在解放战争中,支前参战人数约291626人次。
在人民解放军的军史里,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的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由太行区和太岳区的干部组建。1949年2月,林县114名干部由县委书记马兴元带队,在河北省武安县整编后,编入五大队三中队,随解放军一路南下,直达福建省沿海。
东山县县委书记谷文昌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他亲自组织指挥东山反击战,带领东山人民封沙育林,往昔的荒漠孤岛变成了闻名遐迩的“东海绿洲”,谷文昌被誉为“四有”书记。习近平总书记称谷文昌“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如今,在他的家乡南湾村,建立了谷文昌生平事迹展馆,作为红色精神教育基地。
清明雨纷纷,但阻挡不了人们祭奠英雄的脚步。人们在孙占元和栗振林两位抗美援朝烈士遗像前肃立默哀,聆听英雄的故事。
孙占元是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4日,在上甘岭战役中,他勇当第一突击队。战斗中,他的右腿断裂,左腿肌肉被削去一半。但他忍着剧痛,坚持指挥战斗。当敌人逼近时,他毫不犹豫地拉响了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年仅27岁。为纪念烈士,他的家乡三弓水村更名为占元村,林州市南三环改名为占元大道。
栗振林是特等功臣、二级战斗英雄。1952年10月15日,在上甘岭战役中,栗振林率领一排战士在炮火中夺取“537.7”高地,打退敌人多次疯狂反扑。当战友全部牺牲后,他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为纪念栗振林烈士,1953年,南关街改名为振林街。2001年,他的家乡南关村所在的街道被命名为振林街道。
在这场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林州有135名烈士长眠于异国他乡。在近70年的岁月里,英雄的故事处处为人们传颂,《英雄赞歌》时时在林州这片热土上唱响。
红色家园,民族精神永传承
扁担精神和红旗渠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领导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伟大体现,是太行精神的红色基因传承,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承。
1946年7月,共产党员尹兴德、李林洹、杨太凯等4人,拿着当时的冀南票1821元(相当于人民币18.21元),用庙里抬来的供桌做柜台,办起了服务山乡群众生活的石板岩供销合作社。
7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石板岩供销社职工“一根扁担两个篓,肩挑货担绕山走”,形成了“艰苦创业、勤俭办社、一心为民、开拓创新”的扁担精神,成为全国商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红旗渠的修建,更是体现了共产党想人民所想、为人民办实事、为人民办好事的原则,是林县党员干部执政为民的光辉典范。
1960年农历正月十五,浩浩荡荡的修渠大军从林县15个公社的山庄窝铺出发,奔赴漳河岸边的修渠工地,打响了“重新安排林县河山”的伟大战役。
红旗渠的源头位于山西省平顺县石城镇,这里也是革命老区,是多位抗战领导人和英雄战斗过的地方。老区人惺惺相惜,互帮互助,红旗渠开工和建设得以顺利进行。
劈开太行山,引来漳河水。十年苦战,林县人民凭着改天换地的豪情和钢铁般的意志,硬是在巍峨的太行山上开凿了一条总长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红旗渠。千百年来,林县人民渴望水的梦想终于得以实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红旗渠。没有红旗渠,就没有林县人民的幸福生活。
林县人民重新安排河山的壮举,不仅铸就了伟大奇迹,而且孕育了伟大的红旗渠精神。十年修渠,林县县委依靠群众、信任群众,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上下一条心开山修渠,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1966年2月,在全国抗旱工作会议上,周恩来总理指示,要很好总结林县红旗渠建设经验。4月21日,《人民日报》在社论《人民群众有无限的创造力》中指出:“林县县委主动地、清醒地接受了这个严重的考验。”
林县人民修建红旗渠的壮举和其中孕育形成的红旗渠精神,被写入了中国共产党党史和国家历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林州大地。
各级党组织解放思想,组织在修建红旗渠工程中培养的能工巧匠,走出山门奔赴全国各地发展建筑业。当年首都的十大建筑处处都有林县建筑工人的参与成果。十万大军出太行气势恢宏,实现了“五子登科”,饱了肚子、挣了票子、换了脑子、有了点子、闯出了致富的路子,谱写了“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的四大交响乐章,建设了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红旗渠工程。
样样当先进,行行争一流,人人都努力,林州更美丽。新时代,新思想,新目标,新征程。进入新时代,林州市委要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建设世界人文山水城市,坚持党建引领,大力弘扬红旗渠精神,干字当头,严字为基,坚持让一城人动起来、一座城美起来。林州市脱贫攻坚工作受到党中央、国务院表彰,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林州的新征程,正在为建设新时代精神文明的红旗渠而不懈奋斗。
习近平在参加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河南代表团讨论时指出:“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红旗渠建设者被授予“最美奋斗者”称号,这是共和国授予红旗渠建设者的桂冠,林州人民从中汲取了继续奋进的磅礴力量,持续奋斗成为每一个林州人的自觉行动。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之年,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林州市委按照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总要求,团结和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拿出“一锤一钎一双手、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干事创业豪情,拼搏进取、实干争先,用优异的成绩向建党100周年献礼!